轨道周期驱动早中新世兰州盆地古湖演化
编号:2125 稿件编号:167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06-16 23:40:38 浏览:1376次 特邀报告

报告开始:2021年07月10日 16:45 (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5min

所在会议:[S1B] 1B、第四纪地质与全球变化 » [S1B-1] 1B、第四纪地质与全球变化-1

暂无文件

摘要
     轨道尺度的东亚夏季风(EASM)变化在上新世至第四纪期间的黄土和海洋沉积物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近年来,在青藏高原东北缘湖泊沉积中,频谱分析解译晚中新世(8.5-7 Ma)柴达木盆地湖泊的演化是由~100 kyr周期主控,受南极冰盖的驱动(Nie et al., 2017)。相似的,青藏高原东北缘贵德盆地阿什贡组(~14-10 Ma)和天水盆地甘肃群(~10.35-8.1 Ma)的湖泊周期性扩张也主要受~100 kyr短偏心率驱动(Wang et al., 2018, 2019)。然而,对中新世早期EASM在轨道尺度上的变化研究仍然较少。本文通过对兰州盆地中新世咸水河组沉积记录的研究,进一步解译青藏高原东北缘水文演化,并将其与轨道尺度的季风变率联系起来。我们通过对一段270 m剖面的岩性、磁性地层和旋回地层的分析,发现兰州盆地湖泊扩张在中新世早期一直受~100 kyr的偏心率控制,除了~20.8-19.8 Ma显示出主导的斜率周期。我们的结果与深海氧同位素记录一致,可能与偏心率调控岁差从而调制冰盖的扩张与退缩相关联。兰州盆地20.8 Ma以后的风化强度减弱,可能与渐新世晚期至中新世早期青藏高原东北部及周边山脉的快速抬升阻挡了西风水汽往东亚运输及地表温度下降相关。
 
关键字
兰州盆地, 东亚夏季风, 轨道驱动, 磁性地层, 早中新世
报告人
王治祥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稿件作者
王王治祥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黄春菊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张泽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沈江明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睢喻 湖北科技学院
钱智麒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登录 会议管理 酒店预订 提交摘要
Baidu
map